第33章 明入地中(2/2)
自神宗元丰改制便将那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分作“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”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”,如此作来这神宗尚可控制。
然,自那宣仁太后之后便尽归新旧二党。
至于皇权?什么皇权?乖,不是称你做那“女中尧舜”了麽?自己偷着乐去吧。而且,我们这将夸你的话都写到史书上了耶!且还要些什么?凡事切勿贪心,无为而治善莫大焉!
如此,到那哲宗亲政之时这党争便是愈演愈烈。这抢来抢去的却只是两党的一番热闹,至于这皇帝有什么权利?嗨,那就另说呗。
你看麽,叔叔们这的蛋糕都不够分的,你一个小孩子,先吃点我们吃剩下的,不饿着就行。乖乖的看叔叔们演戏,你就说热闹不热闹吧!
要不然也不会打仗打得国库尚且有余钱,官俸不断,这皇帝的私产倒是被嚯嚯一个吊蛋精光。那内藏库干净的跟刚刚经过大扫除一般,老鼠毛都没得一根。
这不是我说的啊,《宋史》上说的。
《宋史》卷一百七十五,志第一百二十八有载:元符二年,泾原经略使章楶谏曰:“伏见兴师以来,陕西府库仓廪储蓄,内外一空,前后资贷内藏金帛,不知其几千万数。即今所在粮草尽乏,漕臣计无所出,文移指空而已。今者,正休兵息民、清心省事之时,唯深察臣言,裁决斯事。若更询主议大臣,窃恐专务兴师,上误圣听。”
这主议大臣,说的就是章惇也。
时内藏空乏,陕西诸路以军赏银绢数寡,请给于内藏库,诏以绢五十万匹予之。
然而都成这样了,皇帝也不敢明说,只得“帝谓近臣曰:‘内库绢才百万,已辍其半矣’”。
然这近臣,便是彼时还有热血的御太医宋正平。也就是满肚子的牢骚话,也只能紧着给自己的私人医生说。
况且还不止这皇帝私产的问题。
朝堂,不是讲道德的地方,道德这事,你能在书院课堂上去讲,朝堂是要你干实事的。做什么事基本上都的挨骂,无论这事是好是坏。
如,让利于百姓,减免税赋是不是好事?
那肯定是啊!
好,是好事,关键这利谁来让?让你这些当官的拿薪水去填?官员肯定会骂娘。
下层官员倒是不骂娘,但是肯定会卯足了劲在从百姓身上再变本加厉的捞回来。
让富户去让,更不可能,他们的钱都是拿铁丝穿在肋骨上的,让他们拿钱?你想的有点多。
这样的话富户也会骂人。不过,在骂人的同时,也会向百姓伸手。
这回好了,这利是让了,但是百姓却不得什么好处,也会跟着一块骂你。
所以说官场,也不是只侍你的“道”,也不是讲“道”的地方。
如果你硬是讲,也无可厚非。
你这样搞的话,倒是个人都有对“道”的理解,这个还不能做一个统一。
这弊端麽,也是显而易见,要么就是政出多门,
要么就是相互掣肘,朝令夕改,啥事干不成。
如此,便是一个官风因循守旧,官吏明哲保身。
不做事便无错处可查。按现在的说法,就是不作为,混吃等退休。诶?我不装了,我躺平了,你拿我怎的?于是乎这冗官、冗兵、冗费之三冗便是将那国库吃的一个精光,然后开始打皇帝内库的主意。
如这皇权果真归帝,殿上如臂指使,又何来的政出多门也?
说这皇权旁落便不是好事了吗?
其实无论什么权利,分权治之,相互制衡便是好事。
无论权利旁落在哪,权分不散且可控便是好事,即便是“专权独大”也是有个主要责任人的。
要不然谁说了都不算,不出事便是你好我好大家好,出了事且是大眼瞪小眼,相互推诿没人承担责任。
所以说,这权柄并无好坏之分,善恶均在人心也。是好是坏且由得后世评价去吧。
话回书中。
见那中书舍人张天觉转身头也不回的离了大殿,殿上群臣皆惊却不语。
官家见此也是瞠目结舌,心想:怎么茬儿?这是要将我爹那会的“熙宁三舍人”之事重演啊!
想罢,这心里也是犹豫,刚想开口命站在身边傻眼的黄门公将其劝回。
倒是这嘴还未张开,便见得那吕维推金山倒玉柱,朝上三拜九叩,三呼万岁,后拱手于耳侧,大声道:
“终是皇天浩荡,此乃皇权归正也!”
此话一出便又是朝堂哗然,然并无一人出列言之。
怎的?这话真真的无可反驳也,而且说了绝对没什么好果子吃。
倒是那官家得了此言心内饶是一个爽快。
却因见其兄有那祖母宣仁高皇后垂帘而不得皇权,然亲政不过数年,且又是党争惨烈,引得前朝后宫都不得安宁,年二十五岁便郁郁而终。
自他登基便又效法旧制由那向太后垂帘权同处分军国事,诸事,悉尊帘内,自家不可多言。且不得舒展其志。
幸得上天垂怜,向太后垂帘数月便归天,递政与他。欣喜之余,却又见满朝文武,将那兄长之功尽毁之。
于是乎,朝堂又复两党相争,且成胶着之态。
为平党争只能由得蔡氏做大,如此又是一个皇权无归。
今日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,重得皇权归正了也。
心下爽快了这官司便是不糊涂了。
不过,这官司若不糊涂,八成也就是冤了。
终是拜了吕维所宣供状之上那句“真龙踔一目”大逆之言也。
那官家此时便觉大权在握,即令身边黄门公口宣了词头:
“令,中书门下行旨。汝州案,由皇城司,大理寺,兵部三堂共审。”
黄门公虽是于殿上朗声口宣,然这心下倒是郁闷。
心道:自己虽是禁内主司,与那冰井司有辖制之责却也不是主事,却也知道那唇亡齿寒。
口中不缓不慢的宣着口谕,心下却是一番盘算,如何对这朝堂野下这一称荦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