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章 刀(1/2)
<content>
塞哈智身为锦衣卫资深元老,但是因为不是纪纲的拥趸,所以一直被排挤出了京师,待在了陪都北平。
不过他的年纪大了,也没有多少野心,远离京师的激烈斗争反而让他有一种轻松的逍遥感。
因为无欲无求,他对朱瞻基这个皇孙虽然有着应有的尊重,但是亲近不足。
跟他相反的是专程从京师赶过来的庄敬。
庄敬比朱瞻基还要晚离开京师,但是一路马不停蹄,提前了近十天抵达北平。
得到纪纲授意,他知道如今他们一帮人的身家性命都投注在了朱瞻基的身上。
所以,他对朱瞻基的态度就是完全的门下走狗。
朱瞻基自然知道他们这些人的名声不好,但是文官那边他现在不能插手,军队也不敢随意插手,想要揽权,还只能利用他们这群恶狗。
何况,他现在的目标不是国内,而是国外。所以除了利用他们了解信息,控制局势,拓展渠道,他也不会用这些人来对付其他人。
因此,他不会公开他们之间的关系,也不怕用了这些人,就会让文武大臣们对他印象不好。
“殿下,自去冬陛下颁旨。大明各地边军,民壮,卫所,卫军,步兵,骑兵,共抽调一百二十七处,大军近四十万,民壮四十万,军马十六余万,驮马十万,同聚北平。除大同府边军及西北边军等卫所原地组织,其余军卫已全部抵达北平,共计九十五卫。根据殿下指示,所有军卫守备以上将领身世,过往,晋升经历,已全部整理了出来。”
守备以后世的军制标准来比较,属于是团级干部。除了卫所之外,守备一级也是大明中坚军事力量的官员,并且都是以野战军为主。
“很好……”朱瞻基接过了塞哈智递过来的资料,夸赞说道:“同知大人辛苦了,此次北征,同知大人坐守北平,孤希望你能将精力多放在粮草配送环节,杜绝军中贪腐现象。”
“此乃微臣职责所在,不敢有忘。”
朱瞻基又吩咐了两句,打发了塞哈智。
这个“老实人”不会是他的菜,因为不轮到他掌权,对方恐怕就已经死了。
而且能够在纪纲打压下仍然担任锦衣卫的二把手,纪纲死后能接手锦衣卫,他的身后离不开朱棣的支持。
所以他从来没有想过,将这个“老实人”收入麾下。
塞哈智出了大堂,一直走到二门处,才在大树的阴影下回头看了看身后依旧灯帝重视儒家开始,他们根本不顾太祖时期给儒家的限制,蛊惑建文帝放开了对儒家的限制。
用人不求其才,只求其德。导致建文一朝全是一个个嘴炮,只要能哄得建文开心,精通儒学,哪怕五谷不分,都能当官,能当大官。
当今皇上登基之后狠狠打击了一番儒家的嘴脸,将建文帝所有的制度全部推翻。
但是,民间的风气却不是这么容易就能纠正过来的。
毕竟,天下的舆论,都掌握在这些儒家手里。
那些泥腿子人数虽然多,但是大字不识,一些只能听乡老的。
而能当上乡老,必须要是读书人,现在的读书人,几乎又全部是儒家。
这就导致了儒家控制了基层的话语权,他们是文臣的基础,也是锦衣卫这种帝王爪牙的天生对手。
所以,庄敬对偏向儒家的太子没有丝毫好感,在反太子一派中,他也是最积极的一个。
不仅是他,整个锦衣卫,大部分人都是皇上手里的利刃,没有几个能得儒家喜欢。也都怕太子登基,自己现在干的黑活越多,也越不得好死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