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穿越小说 > 大宋将门 > 第331章 很值钱的六艺学生

第331章 很值钱的六艺学生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闪婚娇嫩妻:小叔蜜蜜爱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天赐暖婚:帝少宠妻入骨 网游之九转轮回 我的冷艳总裁老婆 地府朋友圈 阴阳石 凡女逑仙 血染侠衣 道界天下

第331章很值钱的六艺学生

自从王宁安提议支持重建渤海国,这个灭亡了一百多年的国家才重新进入大家的眼帘。

很多人只知道渤海国的名字,好在京城各种资料繁多,从故纸堆翻出来了许多件,稍微整理,大家发现这个渤海国可真是了不得,正好唯有辽国的东半边,隔着鸭绿江,是高丽。

在唐朝的时候,武则天先后派遣四次人马,每次都十几万,二十几万的兵力,损兵折将,好不容易平定了辽东,建立起忽汗州,后来升格为渤海国,正式成为大唐的藩属之一。

伴随着契丹崛起,渤海国被辽太祖攻破,渤海故地成为了隶属辽国的东丹国,后来东丹国也灭亡,整个渤海国并入了大辽的版图。

看到这些,人们难免浮想联翩,假如渤海国还存在,辽国的东边有了一个强敌,到时候大宋受到的压力会小很多。

唐代的时候,渤海国和大宋商贸往来,十分绵密,登州一代是靠着对渤海国的贸易,繁荣起来。

重建渤海国,走海路通商,不但有利润可图,还能分化辽国,为夺取燕云十六州铺路。

不得不说,这是一招很妙的棋。

王宁安的主张在朝堂遭到了相公们的集体抵制,可是在民间却显得十分受欢迎,很多在京的士子,各个衙门的官僚小吏,凑在一起的时候,总喜欢聊一聊,绝大多数人都怀着收复燕云的念头,扶持渤海国,正式恢复燕云的第一步。

越来越多的人都忍不住感叹,王大人年纪轻轻,一心谋国,奈何当道诸公,皆是鼠胆之辈,竖子不足与谋

人家封妻荫子,高官厚禄,谁舍得冒险啊万一打输了,岂不是什么都没有了

又有人抱怨道:当朝诸公那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,燕云十六州,多好的地方,要是拿回来,最起码增加十六个知府,百个知县,没准咱们还能捞到一个呢

是啊是啊,这京城的冷衙门是真没意思,混来混去,连个仆人都请不起,少不得都想辞官不做,哪怕去皇家银行,能做个襄理也行啊

提到了皇家银行,许多人来了兴趣,讨论越发热烈。

其实王宁安在朝堂遇到了铁板一块,到处都是反对自己的声音,那是他没有往下看,折腾这么多年,做了那么多事,得罪了许多人,可是也收获了很多人心。

拿这次范仲淹进京来说,他是送六艺学子应考的。

皇佑五年,是每四年一届的科举之年,和明清三年一次大不同,宋代是四年一次,六艺学堂也创办了六七年,搜罗了一大批优秀学子,是想在科举场,一展身手的。

不过他们很快发现,眼下的科场,很不利于六艺的学生,宋初的时候,仿效唐朝,以诗词作为主要考核内容,从而产生了西昆体,这种诗体追求辞藻华丽,对仗工整,很是空洞无物。此时从一点可以判断出来西昆体的失败,那是后世之人,都能背得出几首宋词,却鲜有人能背出宋诗。

扭转这种荒唐现象的人是范仲淹

老范在主持庆历新政的时候,其兴学是很重要的一项,除了在地方广设官学之外,老范还改革科举内容,把诗词降到了次等,考核的主要内容变成了策论。

他希望通过策论,选择真正有学识的年轻人,充当改革健将,推行庆历新政。

可随着老范被赶出朝廷,科举改革半途而废。

虽然策论取代了诗词,但是空洞华丽的风依旧主导了科场,如今流行的体是太学体。

什么叫太学体呢

说起来很麻烦,打个喻,后世的很多专家大家一定不陌生,为了故作高深,故弄玄虚,把很简单的道理非要包装的花里胡哨,弄一大堆概念啊,公式啊,定义啊,倒把人给弄糊涂了总而言之,是不说人话

专家都是大学出来的,人家太学体专家还多了一点,显然是更加过分了,太学体的总体特点是险怪艰涩,非要弄一些看不懂的字,听不懂的话,以彰显他们的学识渊博,不同凡响

老范看到自己的改革跑偏了,十分痛心,欧阳修给六艺的学生一个建议,暂时再等四年,下一科朝廷必然会改革,他已经从赵祯那里得到消息,皇帝已经很厌恶太学体了。

这样,六艺学生都答应等四年。

可问题是京城过日子,花钱跟流水似的,富裕人家还好说,有些家庭条件稍差的,没法维持了。

正好这时候皇家银行站稳了脚跟,要扩充业务,之前王宁安已经从六艺学堂弄来了一帮学生,这回扩充规模,也来个考核招聘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新书推荐: 穿越大秦,我成皇子了? 叫你撒糖,你却入伍为将 侯门弃子:我娶丑女后权倾天下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商末三国志 乱世情谋 大唐:家兄程咬金,请陛下赴死! 三国:从截胡刘备开始崛起 记忆重启:我是赛博太刀侠 一步一音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