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章 这都是本小郎君的收成(2/2)
葛明谦虚的说到:“哪里哪里,本小郎君不懂,瞎说的。要是行就行,不行的话就按照你们原来的做法。”
然后葛明就去了厨房看了看,厨房就在院子的西边,外面看起来还算不错,只是葛明非常不满意,因为厨房也是木头的,里面又是火又是油,这要是着火可就损失惨重了。看来刚到大门前想到了着火,还是有道理的。
“春来大哥,为何厨房是木头的?”
张春来一听还没反应过来,半晌过后才说到:“厨房都是木头的,谁家都这样。”
“咱们酒楼主要做炒菜,这要是一个不小心不是全烧了吗?”
张春来说到:“小郎君,这个问题我不是没考虑过,就算用砖头垒起来,房顶还是要用木头不是?”
葛明听后居然感觉张春来说的很有道理,因为古代皇宫都是木头的。葛明挠挠头说到:“那以后做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,厨房周围一定要放几口水瓮,什么时候水都是满的。”张春来点头称是。
等进了厨房才发现,炉灶都在厨房的中间,两边是放菜、洗菜、切菜的地方。张春来怎么说以前也算个乡村厨师,这种布局应该是反复考虑过的,对此葛明更是不懂,只能多叮嘱要小心用火了。
大致的布局有了,到处还是乱糟糟的,葛明感觉也没什么好看的了。于是提出要走,张春来和老戴把葛明几人送到门口,葛明走后才继续回去忙酒店的事。
对县城葛明是不熟的,于是对丁香问到:“丁香姐,哪里还可以转转?”
丁香哪里知道什么地方好玩,她几乎就没出过府,对于府外的事情,都是听负责采买的人说的,于是丁香摇头表示不知道。
葛明转头看向袁老道,袁老道说到:“老道很少闲逛,不如在家看书。”难道说今天出来一趟就这么回去?于是葛明试着问丁香。
“丁香姐,要不咱们出城转转吧,出了东门就是濡水,听说那里有码头,人多热闹。”
丁香赶紧回答到:“小郎君,夫人说不能出城,只能在城里转转。”
“丁香姐,我可不是瞎逛。咱家的酒楼要是光城里人来吃饭,那估计赚不到钱。有码头就会有不少客商,咱们先去看看,这要是以后酒楼赚了钱加你工钱。”
刘氏的话对丁香来说如同圣旨一般,丁香自然还是不同意,在葛明软磨硬泡之下总算勉强同意了。袁老道自然比较随意,去哪里都行,于是三个溜溜达达往东走。
一路上左看右看,最开心的自然还是丁香,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。葛明后世本来还算比较喜欢到处逛,可是这里没什么东西可买,总算体会到了有钱没地方花的烦恼。
看着一路上比较破烂的小县城,葛明对酒楼开始有些担心,城里人不多,而且比较穷,此时突然感觉还是当初弄个小吃店的想法是对的,让张春来练练手比较合适,这次真的有点玩大了。
溜溜达达的出了县城东门,行人居然变多了起来,比城里街上的人还要更多一些。有挑着担子的,有背着褡裢的,更多的是搬搬抬抬卖苦力的。行人中步行的人居多,偶尔能碰上骑着毛驴的,还有赶着驴车、骡车拉人拉货的。
一直往东走就到了濡水边上,葛明此时才知道原来这么近,都不超过两里地。还好北方雨水天气不多,这要是在南方,县城距离河这么近,遇上洪水可怎么办?
到了河边也就热闹了起来,远远看去就能看到河边好像有两个码头,还分了左右,难道一个出港一个进港?古代已经这么先进了?
再远望濡水,从北往南流动,如同一条玉带一般,河水居然比较平静,看来葛明是瞎操心了,古人又不是傻子,在这里建城肯定是有考虑过河的因素了。
等到了码头这里就非常热闹了,叫卖声、呼喊声、打骂声,葛明倍感有趣,这总算有点烟火气了。
濡水从北往南流,再往南就注入渤海了。临渝的地理还是比较有优势的,水路运输非常便利,是河北东部从南到北的必经之路。濡水南通大海,北通草原,也算客商云集之地。河东就是平洲府衙的所在地卢龙,这年头又没有大桥,只能通坐船沟通东西两岸。
葛明猜得果然没错,确实是两个相邻的码头,不过并一进一出,南边的码头都是客船,北边的码头都是商船。商船要卸货、上货,占码头的时间长,所以更大一些,南边的码头明显就小了不少。
叫卖的小贩在南边码头更多一些,但是卖苦力的都往北边码头扎堆。正巧这时候有商船靠岸,一群青壮穿着短裤光着上身,一窝蜂的冲了过去,生怕抢不到活干。
“袁先生,没想到码头这么热闹,居然有这么多商船和客船。”
袁老道不屑的说到:“那是自然,临渝的地理位置还算比较优越。前段时间你不是在庄子上拍胸脯,说今年每家都能分上一头牛吗?老道当时就帮你琢磨了,带着烈酒、麦芽糖,从码头出发一直北上,很快就能进入草原,刚好是奚族的领地,到时候还真的能换不少牛马回来。”
“嘿嘿,小子你虽然聪慧,可惜见识实在不足。”看来出来走走还是有用的,袁老道心情好像好了不少。
“袁先生见多识广,哪里是小子比得上的?不知道烈酒和糖准备的怎么样了,这要是换不回牛马,你小子这人可是丢大发了。”袁老道听后笑而不语。
葛明接着说到:“这么多客商,也不知道愿不愿意到城里吃饭,光凭着城里的人来吃饭,酒楼非要垮不可。”
袁老道观察了片刻,指了指两边的码头说到:“你看这里有不少小贩,也有不少卖吃食的,卖苦力的肯定不会去城里吃,不过客商、客人还真有可能。”
葛明看着这些客商和客人,心里感叹着:这将来都是我的收成啊,可是如何让他们能去自己酒楼吃饭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