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诸君且听龙吟(1/2)
对于大清的存在,诸朝皇帝都是有些反感的。
不说他们异族的身份,光是清末那不堪回想的影像就让他们难以平等的看待这个王朝。
而且,后世人知道的可比他们多多了,谁能知道这清朝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骚操作?
光是屠杀汉人这一项,就足以令所有汉人皇帝对大清怒目而视。
好啊,进入中原的地盘就杀汉人是吧!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!
康熙如今缓过来再看后世对他们的评价,是真的感觉到委屈。
明明他做了几十年的皇帝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吧,怎么就被康乾盛世一笔带过了呢。
而且,这还是沾了自己儿子的光。
说出去是真心塞啊!
不过,九子夺嫡?康熙那双略显浑浊的双眼扫射,底下的众位阿哥战战兢兢。
哇,他们汗阿玛的目光太有实质性了,每次都是仿佛顶着巨大的压力。
而在其中,有着心思的几位阿哥不约而同的动了动眸子。
略显沉稳的四阿哥算是格外的平静,毕竟,如今的胤禛可还未进入九子夺嫡的道路中。
反倒是太子有些忌惮的看了看自己的兄弟们,虽然有自信自己的太子之位,但看起来后面仿佛发生了大事,让他这个太子难以安稳啊。
这边宛如暴风雨中的激光四射,程阳有些振奋的站起身来活动。
终于要到新中国了么,哎,封建王朝千余年终是成了散沙。
大清存在就是给世人看这个王朝究竟有多么烂。
虽然距离时间近,但也正因如此,在一些国家的眼中,中国始终停留在他们的印象中就是腐败、落后的代名词。
不过,事实会给它们一个响亮的巴掌,让他们清醒清醒。
乾隆:朕是皇帝,奢侈一点怎么了!
嘉庆皇帝看到天幕内容,有些迟疑,后世对他们大清是真的怨念颇深啊,而且,是说他这里清朝衰弱吗?
其他列朝的皇帝看到有关清朝的内容就有些洗眼睛般的看向四周,真是丑到他们了。
大清皇帝那发型,是谁给他们的自信剪成那样的,当真好看吗?
但皇帝们更专注的是那句“千载帝制散成沙”,皇帝没有了?那后世是如何管理这个国家的?
疑惑重重的皇帝们还没有太多的思考时间,就被后面的内容堵住了嘴。
【近代——新中国
迎科学民主五四风雷发
燎原星火焕红船启日华】
科学?众人不解,这是什么学科,而有些人却明白,这是他们王朝终究失败的原因。
『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!』
『欢迎迈入新文化时代!』
『泱泱华夏,千载风霜,填词太厉害了呜呜呜,近代史的一段简直让我热泪盈眶』
『兔子兔子!』
『当年真的很苦啊』
皇帝们不理解为何这时候的弹幕突然增多了,甚至后世的情绪也是激昂万分。
科学民主,这一词在古人们心中扎根,这门学科居然如此厉害,可以让一个国家重新焕发生机。
知道清末的腐朽,才对新中国有着超乎一切的期待。
这个推倒了千年帝制的国家,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。
但想一想,再往前点就是他们自己,那这个近代又是哪里的时间?
他们注意到过后世是现代,而这个近代就是指天幕如今上的画面么?
还真是有些期待。
当古人们疑惑兔子一词时,没成想天幕上还真是有兔子。
但却有些不同,像是后世小孩子看的一样,兔子会说话,会穿衣服。
甚至,还能打仗?皇帝们懵了,暗叹后世还真是想象力超群。
这算是表演吧。
【兄弟执一剑誓师破军阀
南昌烟未散惊闻九一八
踏征程万里扶将倾之厦
蛮夷践血地神州同披甲
逐寇复河山解放绽朝霞
一唱天下白醒狮屹华夏】
『共和!』
『“南昌烟未散惊闻九一八,踏征程万里扶将倾之厦。”短短二十个字我真的听了都想哭太难了,太痛了,差一步就走不出来了,可是他们就是坚持下来了』
『我初中的历史老师说过几句话,一是勿忘国耻为的不是沉溺于过去,而是以史为鉴,我们没有资格代替先辈们原谅他们,但记住不要成为新的义和团。二是他问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?他说:只有知道自己从哪里来,才能明白自己要去哪里。三是若祖国完美无缺,还要我们干什么。』
『老师还说过,有些三观、事实,他没必要告诉我们,也没有要求,但如果他不告诉我们,他说他觉得自己愧对历史老师这一身份。他说我国从没有垮掉的一代,只有垮掉的人,而他希望这些垮掉的人中,没有自己的学生。他说不管树再怎么长,根都在那,谁要是忘了根,就别回来找他,他丢不起这个人,也愧对国家』
『回复楼上:是的,学近代史时候就这个感觉,一次次燃起希望找到出路一次次失败,无数人被掩埋在理想的荒冢下,或身死或背道而驰,真的太难了,差一步错一步就输了,也不会有今天的中国』
『华夏崛起,势不可挡!』
『九月十八号,鸣笛声响彻中华大地』
『十四年抗战,八年全面抗战,老一辈的人一身血两脚泥终究还是给杀出了一条康庄大道』
『小日子在我这永远得不到原谅,坚决抵制日货!』
『西方人信奉上帝,而我们要做的,便是让欺辱过我们的,送他们去见上帝!』
群臣将相们只感觉心中热血不减,反而愈加沸腾。
当看到那些在中原大地抛洒热血的画面,他们终是有些湿了眼眶。
原来,原来如此。此刻,万朝人明悟,为何后世那般痛恨?本,在看到那张红点旗帜时,皇帝们方才知晓,后世人这个时期是在经历什么。
没有王朝的中国,厮杀拼搏得是那样的毫无余地。
清政府的无能让底层人受到的灾难,是皇帝们难以想象的。
而在华夏民族受苦屈辱之时,向上拼搏的他们可歌可泣。
『挽狂澜于既倒,扶大厦之将倾』
『无论男女老少,无论地域民族,同是华夏子孙,神州儿女共披战甲!』
『诸君且听这龙吟!』
九一八,皇帝们默念着这个独特的数字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