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8章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诉求(1/2)
国与国之间的诉求是不一样的。
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就要互相使绊子。
准噶尔汗国的诉求:
第一步,向东吞并漠北的喀尔喀三部。
从而达到壮大自身的目的。
第二步,待自身实力明显优于叶尔羌之后再对其发难。
从而实现一口气推平叶尔羌的战略诉求。
第三步,以碾压之势吞并和硕特部。
从而实现对西藏和青海地区的占领。
第四步,彻底统一蒙古之后向大明发难。
横扫中原地区,占据地大物博的华夏,恢复蒙古帝国的荣光。
总结下来就是,准噶尔并不想立即跟叶尔羌开战。
因为巴图尔浑吉台觉得自己的优势不那么明显。
他很怕开战后陷入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。
叶尔羌汗国的诉求:
绝对不能让准噶尔吞并漠北的喀尔喀三部。
否则巴图尔浑吉台的骑兵部队将超过25万。
那是叶尔羌就再无实力与之抗衡了。
所以阿不杜拉明知道自己不占优势也要跟准噶尔开战。
毕竟现在就开战还能搏一搏。
否则再等下去就相当于慢性自杀。
本来阿不杜拉对即将发生的战争是持悲观态度的。
15万骑兵对20万骑兵是个人都知道打赢的几率微乎其微。
但是自从搭上了张士仪这条线之后阿不杜拉的心思便活泛起来。
第一,向张士仪购买燧发枪,增强自身的实力。
第二,邀请张士仪出兵帮自己打准噶尔人。
如果这两步操作得当,阿不杜拉坚信战争的天平一定会朝着自己这边倾斜。
人是为了希望而活的。
之前胜利的希望不大阿不杜拉都愿意跟准噶尔开战。
现在胜利的希望大增阿不杜拉的战斗热情可谓是比谁都高。
蒙古的王者不是叶尔羌就是准噶尔。
这是明摆着的事情。
面对蒙古族的最高王座阿不杜拉完全控制不住内心的悸动。
哪个蒙古男儿不想做成吉思汗那样的人物呢。
沈战的需求:
游牧民族始终都是大明陆地上最大的威胁。
彻底消灭或者政府蒙古一直都是沈战的诉求。
然而,现在准噶尔、叶尔羌、和硕特、喀尔喀等各蒙古势力都不弱。
如果明军硬打的话即使能赢也会伤筋动骨。
而且蒙古人占据了多达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。
征服如此广大的地域没个三五年肯本就做不到。
国力、时间都是沈战不愿承受的。
因此沈战采纳了右丞相李岩的建议。
改正面进攻为侧面拱火,让蒙古各部为了争夺内部霸权而死斗。
等蒙古人内部斗得筋疲力尽了大明再出重兵征讨。
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这都是最经济实惠的做法。
于是便有了张士仪跟阿不杜拉称兄道弟的经典戏码。
其实一切都在沈战的掌控之中。
沈战就是要让阿不杜拉看到登顶的希望。
然后孤注一掷地跟巴图尔浑吉台血拼到底。
只要叶尔羌和准噶尔这两个最强的汗国同时倒下去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