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2章 复辽大计(1/2)
觉华岛位于宁远城东南边约六公里,距岸九公里左右,目视可及,而且面积达十四平方公里,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,南北长达六公里,岛上还有淡水和植被,适合人类居住。
熊廷百原本便在岛上派驻了三千人,与宁远城相呼应,不过熊廷百弃守宁远城时,把岛上的守军也一并撤了。
当贾环和孙承宗乘船,从觉华岛北面的港口登陆时,已经是下午,估计是四面环海的缘故,岛上明显比宁远城暖和一些。
贾环和孙承宗在岛北面巡视了一圈,太阳便偏西了,遂决定暂住一晚,待明日继续巡视岛南。
由于觉华岛曾长期驻扎有三千人,营房和粮仓等一应俱全,甚至还筑了一座小城池,驻军的营房和粮仓就建在小城池当中,可见熊廷百确实用心了,也难怪花钱如流。
夜幕降临,营房内燃着蜡烛,一灯如豆。贾环和孙承宗就着清水啃面饼作晚餐,后者随口问道:“子明,如果给你两万人马,让你镇守宁远,你打算怎么做?”
贾环略一沉思地道:“应该跟熊廷百的做法差不多,论野战,我军暂时还不是建奴的对手,需要慢慢积蓄实力,然后才能反攻。”
孙承宗心中一动,反问道:“如何积蓄实力?实力又到了什么程度才能反攻?”
贾环笑了笑道:“唯六个字——广积粮,高筑墙。譬如这座觉华岛,地理位置优势极佳,熊廷百没有充分利用好,他的眼光仅限在宁远一城,未免太过短浅了。”
孙承宗顿时来了兴趣,不动声色地道:“子明何不细说一二?”
贾环剑眉一扬道:“熊廷百在岛上驻军,仅限于与对岸的宁远城相呼应,学生觉得这还远远不够,应该着眼于整个辽东大局,将觉华岛打造成一座水师和粮仓据地。”
孙承宗目光一闪,点头道:“继续讲下去!”
贾环又续道:“女真骑兵确实天下无敌,但却不习水战,觉得岛四面环海,安全可保无虞,而且觉华岛离岸不远,又有港口可供船只出入,所以我们可以把岛上的粮仓扩大十倍,乃至数十倍,通过海路运送军粮和物资至岛上存储,安全又省时,到时不仅宁远一城,沿岸诸城和堡垒皆可获得稳定充足的供应。
与此同时,打造一支强大的水师,近可支援宁远诸城,远可以窥视辽东,时机一到便水陆并进,一举反攻,收复辽东。当然,此事说来容易,却并非一蹴而就的,需要耐心地经营积蓄力量,同时花费大量的精力、时间和金钱。”
孙承宗捋须微微点头,看着那昏暗的灯火,似乎陷入了沉思当中,良久才回过神来,问道:“子明的这个策略虽好,但要打败建奴,光靠这些恐怕还不行,我军的战力终究不如建奴铁骑。”
贾环点头道:“建奴体格高大强壮,精于骑射,这是先天优势,要弥补这一点,我们得从装备上作文章,毕竟再野蛮的体魄,再精湛的骑射,最终也敌不过坚船利炮。
譬如学生当年在扬州对付盐枭海盗,曾经从红毛西洋人手中缴获了一批西洋重炮,名曰红夷大炮,这种重炮射程远,威力惊人,远超我军现时使用的佛郎机炮,可惜朝廷不重视,竟闲置在海门县,若仿制起来安装在城头,绝对是守城的重器,若安装在战车上,轻易可洞裂石城,轰破城门。”
孙承宗点头道:“为师倒也听说过这种重炮,回头得向皇上建言才是。”
贾环心中一动,干脆把自己那把燧发短枪取了出来,递给孙承宗道:“老师你请看,这是学生那洋婢做出来的火枪,唤作燧发枪,比一般的火绳枪更加好用,不必使用明火,隐蔽性和防水性更高,即便小雨天气还能正常使用。”
孙承宗接过燧发枪把玩了一会,当明白其中的原理后,不由赞叹道:“这玩意确实比火绳枪强多了,若大量装备军队,必然能让我军战力大幅提升。”
贾环继续侃侃道:“我军目前使用的火绳枪都是滑膛的,若加上螺旋膛线,其射程可大大提升,铅子甚至能洞穿铁甲。”
“当真?”孙承宗脱口道。
贾环肯定地道:“绝不虚言,学生那洋婢曾制作过一支,射程比一般的火绳枪要超出十多丈远,威力大多了。”
孙承宗不由喜道:“子明藏得可真深,既有这样的宝贝,为何不早进献给皇上?”
贾环摇头道:“当初在南边,学生还是白身,私造火器本来就违法,如何敢拿出来,而且此事涉及学生那宠婢,倒更不好公开了。”
孙承宗捋须道:“原来如此,那为师倒是不好仓促向皇上进献了,且待时机成熟了再说,对了,那玩意的造价几何?”
贾环伸出一个巴掌道:“五十两!”
孙承宗倒吸一口冷气,连连摇头道:“那太昂贵了,打造一千杆竟要五万两银子,一万杆得五十万银子,国库哪里负担得起,也不值当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